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推進我校研究生課程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提升課程整體建設水平,結合我校實際情況,決定開展研究生精品課程建設工作。為确保精品課程建設工作科學、規範、合理進行,制定本辦法。
第二章 建設目标
第二條 精品課程建設的目标是成為具有較大影響的研究生示範性課程;其課程體系要體現先進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教學内容要具有科學性和前沿性;教學方法科學,特色鮮明、符合素質教育要求;教學手段先進,廣泛使用現代教育技術;擁有一套比較完善的系列精品教材;具有合理和規範的考核體系;建成高水平的、結構合理的教師梯隊;滿足學生自主性學習、個性化發展的需求,強化創新能力的培養。
第三章 建設原則
第三條 精品課程建設主要以碩士研究生的學位公共課、學位基礎課和學位方向課為主,充分考慮學科特色與專業分布以及對教學工作的示範帶動作用。
第四條 認真規劃、精心組織、加強領導。各院(系)要根據學科特點合理規劃,積極實施校級精品課程建設工作,以精品課程建設帶動其他課程建設,通過精品課程建設提高學科整體教學水平,并保障精品課程的可持續發展。
第五條 重視課程體系和教學内容改革。要準确定位精品課程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正确處理單門課程建設與系列課程改革的關系。精品課程的教學内容要先進,滿足人才培養計劃方案要求,及時反映學科領域的最新科技成果;要注重理論教學與科研實踐的并重,高度重視培養研究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提高研究生科研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同時,要廣泛吸收先進的教學經驗,積極整合優秀教改成果,體現新時期社會、政治、經濟、科技的發展對人才培養提出的新要求。學位公共課、學位基礎課應科學地體現其基礎性、寬廣性和系統性,課程的深度和廣度應把握得當;學位方向課應體現實踐性、先進性和前沿性,要有利于研究生創造性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第六條 注重使用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手段。要合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改革傳統的教學觀念、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和教學管理。精品課程要使用網絡進行教學與管理,相關的教學大綱、教案、習題、實驗實習指導、參考文獻目錄等必須上網開放,鼓勵将網絡課件、授課錄像等上網開放,實現優質教學資源的共享,以便于研究生個性化發展,充分調動研究生的主動性和自覺性。
第七條 重視教材建設。精品課程教材應是系列化的優秀教材。在加強教材建設,鼓勵自編特色教材的同時,積極引進和使用國内外優秀教材、原版教材,開展雙語教學。鼓勵開發多媒體和網絡教學課件,組建配套的電子教案、電子圖書、試題庫、資料庫、案例庫等。
第八條 建立科學合理的考核體系。精品課程要強化對研究生基礎知識和實踐應用能力的考核,全面地反映研究生學習情況,創建研究生的自主型學習模式,提高其運用知識的能力和創新能力。
第九條 切實加強教學隊伍建設。各院(系)要把精品課程建設與高水平教師隊伍建設相結合。通過精品課程建設逐步形成一支結構合理、人員穩定、教學水平高、教學效果好的教師梯隊。同時,任課教師應積極參與教學、教改工作,潛心研究教學規律,并具備完整、規範的教學檔案。
第十條 研究生精品課程建設周期一般為2年。
第四章 申報條件
第十一條 課程已連續開設3年以上,并有一定建設基礎,研究生對該課程的教學滿意度較高。修讀的研究生要達到一定的規模。
第十二條 課程建設負責人應具有豐富教學經驗、較高科研水平和副高以上技術職稱的任課教師。
第五章 申報與評選程序
第十三條 由課程建設負責人填寫“蘇州科技學院研究生精品課程建設申請表”,所在院(系)審核并簽署意見後報研究生部,并按要求提供相關的申報材料。
第十四條 研究生部組織專家對申報課程進行評審,确定校級研究生精品課程建設項目。
第十五條 立項的課程,由研究生部與課程建設負責人及其所在單位簽訂精品課程建設任務責任書。
第六章 建設經費
第十六條 立項課程建設費為1萬元/門。
第十七條 經費分兩批撥款,簽署立項協議書後下撥第一批經費(50%),中期檢查通過後下撥第二批經費(50%)。中期檢查不合格者,取消第二批資助經費。
第七章 考核辦法
第十八條 課程建設負責人根據建設目标和進度安排,認真組織課程建設。各院(系)具體負責精品課程建設工作的組織落實、監督檢查、質量保障。在項目立項建設一年時,課程建設負責人應提交中期檢查表,經所在院(系)審核後報研究生部;研究生部組織有關專家對建設項目進行中期檢查;對于檢查結果為不合格的課程,将終止其精品課程建設資格。
第十九條 建設周期結束後,由研究生部組織有關專家根據項目建設目标對成果進行評審驗收,并對修讀該課程的研究生進行問卷調查。對通過驗收的達标課程,推薦參加評選校級、省級和國家級精品課程以及參加有關教學成果的評獎。
第八章 附則
第二十條 本辦法自公布之日起執行,解釋權歸蘇州科技學院研究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