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承慶參加的是2017年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中國人才獎學金項目,2017年全省高校共錄取28名學生,其中我校有3名學生被錄取,分别來自環境工程、生物、金融工程。新南威爾士大學項目的學習模式是第7、8學期在該大學就讀。完成一年課程學習後,新南威爾士大學将為項目學生提供課程成績單。學生在澳學習一年期間所修課程平均成績達到70%以上者,可直接錄取新南威爾士大學碩士學位課程。
留學随想
章承慶 金融1411
在悉尼的大學生活才僅僅開始了不到半年,我這個從小到大第一次出國的本科學生也不夠資格談得上對這裡有了多麼深刻的了解。隻是日子長了就有了感情,感情多了也便有了感想。
學習方面,這裡我感受最深刻的就是tutorial,即為國内有的一些小班讨論課。課堂上才真正是靈感碰撞的平台,任何人任何發言都可以盡情的地表達,特别是tutor和學生此時完全平等,有時僅僅作為補充和導向,甚至學生會突然萌生出更好的學術火花。我認為,國内的課堂是教師将自己學到的知識再傳授給學生,而這裡則是自己自學的平台:學生通過讨論與交流了解到自己與其他學生和tutor思維的差距從而更好的彌補自己的不足。誰能說,這不是一個比卷面上隻論成績而更好的學習到知識與鍛煉思維的方法呢?
再來就是那個被我們忽略卻又很注重的方面——了解外國文化。不同于以上完全學習的目的,一些學生争取留學的機會可能是因為從未有出過國門,而想在大學期間加深一些親身經曆——比如說我自己;而另一些則可能是對選擇的國家及國家的學習産生了興趣。而了解一個地方并不是天天悶在自己家中看書而得到的。所以,我個人的經曆就是,多出去走走,親身經曆,開闊眼界。
旅遊絕對是一個很好的拓展視野的方式,澳洲是一個有很多可以值得感受和體味的地方,我首先推薦的就是各種博物館和藝術館。有人可能認為曆史的長短影響了展出内容的豐富程度,認為澳洲可能沒有太多可以在有限的空間内可以了解到的知識。其實完全不然。國外十分注重各種展覽的開放,因而大街小巷之中,隻要有與衆不同的物品,無論個數多少,地方多大,都可以進行展出——我看到的這樣的個人手工制作展覽,個人收藏展覽已經不計其數;而各個國家的大型展覽都經常會在主要街區展出。而大型的博物館對任何持有學生證的學生都是有相應優惠的,在館内我們看到最多的也便是孩子們和學生們,老師組織,家長帶領,在知識的海洋中不斷遨遊。而展覽的内容又是多種多樣的。對于我們,澳洲的當地土著文化可以說是最為神秘和想要了解的領域,因而隻要留心,其實這樣的種種演出和展覽就在身邊不遠。
當然,說了這麼多,可能任何事都重要不過平日的日常生活。畢竟,留學是一個與當地人不斷接觸的過程,也是一個在完全陌生的環境中慢慢适應的過程。衣食住行,方方面面都可能是一個全新的未知領域。剛剛來到這裡,一個和自己母語不相同的國家,我自身感覺多少還是有些不習慣。但是,兩周下來其實就可以幾乎自如了。國家與國家間大多都是相似之處,無非是生活習慣上的一些差别居多。我沒有到過美洲,但是澳洲已經讓我感到了巨大的melting-pot的火熱。不論是華人還是外國人,大家都很熱情,他們臉上的微笑在緩解着自己的緊張情緒,也讓自己漸漸忘記了思鄉之情。有問題就尋求幫助,請千萬不要心有膽怯和提防。
這邊的購物很方便,小型的超市在各個居住區都有存在,不過,吃不慣西餐的學生朋友也不要擔心,華人便利店也經常能夠看到,即使不是華人經營,也多少可以找到國内熟悉的食物——畢竟,在國外多數都是要靠自己做飯,學校裡并沒有嚴格意義上食堂,而是餐廳和咖啡廳居多,價格相對較貴。住宿方面可能是最不同的,因為澳洲大學基本上不為18歲以上的學生提供宿舍,而且每一個地方的大學裡多數為本城市的學生,即非嚴格意義上的“走讀生”更占多數,所以住宿方面在未申請到學校宿舍的情況下還得多多留心。
我确實有心去感受這所城市,也确實通過自己的努力了解到了許多,我自己有所收獲。再次說明,其實留學生并沒有什麼不同,隻是想要在留學時間裡學習到知識,了解到文化,适應了生活總歸更要自己的留心。澳洲是一片魅力無限的土地,也是一個有許多值得去探索的土地。所以,歡迎更多的同學來此,與我一同感受南半球點點滴滴的悸動。
最後,附上一些學校和悉尼的美圖:





